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定位为个人性质的公益分享,未作商业规划、运营、变现,亦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南沙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推荐一下+南沙有哪些旅游景点

广州 zhouchao 53℃
>>关注我 共同成长

值得N刷!新元素+老场景,南沙旧日时光在这里缓缓流动
在南沙走街串巷

一不小心就走进了儿时水乡的夏天

这条硬控我们一下午的维新街

是大岗潭洲社区最老的街区之一

2023年12月

升级改造完成的它

摇身一变,大事很妙

新元素+老成分

让你直接梦回童年夏天

 
PART 1
Impression of Nansha
走进儿时的夏天···

···维新街

 

 

 

如果你是第一次来维新街

步子就先别迈得那么快

因为入口处就有一个宝藏点

一家至今仍用柴火烧旺日常的

康记早餐店

 

 

这家开在街口的店

一眼看过去并不起眼

但一小堆方块木柴

和灶里烧得特旺的大火

却赋予了它浓浓的古早感

云吞、牛腩面、猪手河

不正是小时候的豪华版早餐吗

脂肪+碳水的快感,懂的人都懂啊

 

 

 

一直在忙的老板是本地人

亦是这家店的第三代经营者

据食客介绍,康记在这里

投喂的年龄段包含

从60后到20后的当地人

甚至有人四十多年来

都十分好这一口

 

 

 

 

 

店里供应早餐和午饭

食客络绎不绝

老板也很麻溜

偶尔会蹲下来看看火势

接着往灶里添几块新柴

 

 
这里的早餐主要是肠粉、生滚粥

中午的主场就是各种手工面

柴火饭现阶段已很少

柴火面更是古稀

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

面还是他们自己做的手工面

而且价格还是十几元的足料大份量

“真系好食又抵食”

 

 

在康记老板的一句“多谢帮衬”中

我们结束了街口的舌尖之旅

开启了这次的走街串巷漫步计划

白墙黛瓦、张灯结彩的维新街

宁静整洁、夏影斑斓

偶尔拂面而来的微风徐徐

漾起了回忆深处儿时的涟漪

 

 

 

时光不语

却将南沙儿时的水乡场景

悄悄地装进了维新街的每一处细节里

 

 

 

 

 

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普益小学

如今被改造成了这里的活动中心

用另一种方式继续收集

人们的时光碎片

 

 

漫步街区内,随处可见古墙、古瓦等

还有看起来已经一把年纪的壁画

被岁月磨蚀出了别样的风貌

是读得懂或者读不懂的旧日留言

 

 

 

在这里,你甚至还能看到

广州老西关的标志性“防盗门”-趟栊门

这是西关大屋的一大特点

在这些老与新的映衬中

有多少往事藏在长街的这一扇扇门里

 

 

 

 

 

 

街口这家开了几十年的士多店

各种家常粮油、日用杂货

时令瓜果、儿时糖巧

都码放得整整齐齐、满满当当

在几方的空间里

老板连天花板都不放过

用来挂满物品

小时候总觉得士多店好神奇

总能满足一家三代人的日常所需

而且士多的老板还总能从某个角落里

取出你儿时惦记很久的

玻璃珠、铁盒、英雄卡

并毫厘不差地报上价格

 

 

 

走到某处

一间禁闭大门的屋子飘出了

熟得不能再熟了的

《分飞燕》粤曲

让人情不自禁地回忆起

儿时爷爷奶奶的听曲日常

 

 

 

据大岗镇本地人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员

南沙区美术家协会顾问-陈根发先生讲述

维新街所在的大岗潭洲社区

很久很久以前都是海

而泥沙在这里慢慢堆积成

状如“龙骨”的沙石基

在这个沙石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沙洲

后又演变成名为新沙街的小墟镇(即如今的人民路)

 

 

 

几百年前

新沙街又延伸出了一条新街

因为沙头在新沙街

而沙尾在后来形成的新街

所以大家就把它叫做沙尾街

后又更名为维新街

 

 

 

有细心的朋友会发现

维新街最后的一小段

变成了沙尾街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是行政区域划分所导致的

沙尾街那段归属于维毓村

名字还是原来的名字

维新街则划分给了潭洲社区

 

 

 

有意思的是

维毓村由毓桂村和维新村

这2个自然村合并而成

村子以前建有一座碉楼

也取名维新

 

 
PART 2
Impression of Nansha
潭洲水乡···

···小桥流水人家

 

 

 

沿着沙尾街走到尽头

眼前是潭洲滘涌和一座桥

一座庙宇就在后面“躲猫猫”

估计需要视力5.0才能瞄得到

 

 

 

这间庙宇青砖绿顶

是鸭利村建立的巡捕庙

主要是用来纪念巡捕公

即抗寇英雄杨怀安

相传,该庙始建于

光绪七年(1881)

至今已经有143年了

后有多次重建和改建

 

 

 

 

 

庙里非常整洁干净

还摆满了各种物品

水果也是满满当当的

看得出是经常定期维护的

可见它在村民心中的分量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

是鸭利村的巡捕公诞

村里都会组织

拜祭活动和敬老晚宴

很是热闹

 

 

 

巡捕庙后面的龙眼树非常吸睛

毕竟满树的龙眼,真的很叫人嘴馋

这个树已经140年了

浑身茂密葱绿,状态非常在线

 

 

 

旁边的石碑写着

“番禺区人民政府”的字样

说明这里曾经属于番禺管辖

 

 

 

庙前的另外两棵老树非常高大

它们完全罩着巡捕庙

撑起一片阴凉

树下摆着一些桌椅

每天都有老人家

在树底下聊天,下棋,纳凉

 

 

 

 

 

庙前还有一个埠头

即船只上下客和卸货的地点

这与潭洲旧时繁华的水运有关

以前,潭洲人走的都是水路

水岸的码头、渡口

可以和四乡沟通

 

 

清末民初,潭洲圩镇

是珠江口的知名古镇

还在各位父老乡亲的口口相传中

打出了响亮的名号:小澳门

这里有规模大小不等的街道弄巷

店肆商铺、茶楼客栈、手工作坊等

那时候,河涌上都是密密麻麻的船挤船

还有花尾渡可以直通穗、港、澳

如今,这小小的埠头

保存了人们的当年记忆

 

 

 

顺着潭洲滘涌的岸边往回走
景观又会和巷子里的有些不一样

两岸的景色很美

很多人家在门前和院子里

种着各种花花草草和蔬菜瓜果

在白墙映衬下

深深浅浅的青绿中

点缀着或粉或紫或黄的亮色

 

 

漫步其中

突然可能就会

有一只大橘探出头来

偷偷地跟着你

再往前走就是人民桥

我们又回到了维新街的入口处

此处的滨水广场文化墙

展示着大岗镇的四大文化和历史照片

 

 

这里恰巧有个咖啡店

星咖堤·COFFEE

在这里,点上一杯咖啡

休憩的同时再了解一下这里的历史

是个不错的选择

 

 
咖啡馆还有天台可以落座

老板还打算对那里进行改造

到时候升级完成后

就可以边品咖啡

边在天台欣赏河涌两岸美景了

 

 

 

每个人的旅行方式都不一样

而时下许多年轻人

更喜欢去当地人扎堆的地方

去逛当地人的老街

去看当地的菜市场

感受每一个街市巷子里

最日常真实的一面

如果你也恰巧想要找回儿时的这份松弛感

那就找个周末到这里

此虽旧域,其名维新

 

 

 

出品 | 南沙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大岗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印象南沙

大岗镇维毓村民委员会

大岗镇鸭利村民委员会

转载请注明:三九游 » 南沙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推荐一下+南沙有哪些旅游景点

>>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转发出去!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