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洞舫】
宝墨园南粤苑
紫洞舫
ZI DONG FANG
清平湖西端,一座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船形建筑在水中矗 26 立,这就是仿照古时的“紫洞艇”而建造的“紫洞舫”。
紫洞舫每日有4场广东音乐和粤曲表演,时间为上午11:00,下午13:30,14:30,15:30。台下设红木桌椅,有姜撞奶、鱼皮角、云吞面等特色小吃甜品供应。欢迎品尝!
————————————
【杨善深艺术馆】
宝墨园南粤苑
杨善深
YANG SHAN SHEN
杨善深,广东台山人,师承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高剑父,六十多年前便与其师组织“今社画会”,交流切磋画技,革新画风,提倡师承造化,身体力行。他功底深厚,造诣湛深,人物、山水、花卉、翎毛、走兽俱佳。技法有所创新,用现代写意画的技法来表现传统画的内容,使作品具有现代山水之神韵。其突出技法是泼彩写法,彩墨结合,别开生面,既有时代气息,又有岭南地域性风格,形成自己的独特画风。
杨善深艺术馆与赵少昂艺术馆相邻,面积200多平方米。门口的自书对联:“水墨开奇境,丝桐发妙音”,道出了书画艺术与音乐的美妙意境。
杨老对宝墨园情有独钟,全馆展出的51幅书画,绝大部份为其近年来的新作,好些作品都是在旅途中挤时间完成的。
————————————
【通草画馆(雅集馆)】
宝墨园南粤苑
通草画馆(雅集馆)
TONG CAO HUA GUAN
通草画盛行于十八世纪,后随着光学摄影的诞生而逐渐没落。遗失了一百多年的通草画,只有很少一部分流传下来,通草画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和科研价值,难以复制,所以190幅通草画是宝墨园的镇园之宝,也是岭南文化的精粹。
通草画所使用的纸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而是一种名叫“通脱木”的木本植物的茎髓。将通脱木茎髓烘干,并在茎髓中心插入一根木质榫钉作为中轴。切割的匠人一手将茎髓压住并由里向外滚动,另一手则持刀沿着茎髓滚动的方向刨切。通草的切割极其依赖于工匠人的经验和技巧,稍有不慎,通草薄片就会被切断。如果是切割尺寸稍大的通草片,非技艺娴熟至极的工匠不能为之。
切割而成的通草薄片由岭南画师手绘上色,使用十八世纪盛行的法国矿物颜料,色泽艳丽,立体感强,可媲美刺绣和漆器。所绘图案皆是展现岭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生万象。在没有光学摄影的年代,通草画被欧洲商人带回西方,成为一张张古老中国的明信片,架起了中西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
转载请注明:三九游 » 宝墨园南粤苑简介紫洞舫 +杨善深艺术馆历史+通草画馆(雅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