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定位为个人性质的公益分享,未作商业规划、运营、变现,亦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资政大夫祠建筑群的石雕(资政大夫牌坊上的纹样或装饰)+资政大夫祠建筑群的砖雕(墀头篇 花卉瓜果)+资政大夫祠建筑群的砖雕(奉直大夫牌坊正面)

广州 zhouchao 125℃
>>关注我 共同成长

资政大夫祠建筑群的石雕(资政大夫牌坊上的纹样或装饰)

资政大夫祠

建筑群的石雕

 

花都

 

资政大夫牌坊反面装饰

 

资政大夫牌坊正面装饰

 

资政大夫牌坊

资政大夫牌坊始建于清同治二年,是四柱三间式的圣旨牌坊。整座牌坊设计精美,结构严谨,造型美观大方,雕工精细,具有浓郁的岭南祠堂牌坊风格。

一、鳌鱼
主门楼正脊两端置装饰用鳌鱼,传说鳌鱼是龙生九子中的其中一个,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张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书说大海中有一种鱼,尾似鸱鸟,喷浪降雨,可以防火,建议置于屋顶以避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屋顶的角脊之上。除此之外,鳌鱼也隐藏状元及第、独占鳌头之意。

两只鳌鱼中间为火珠演变而成的葫芦形火焰宝瓶。火珠,是屋脊正中的一种装饰,隋代开始出现。火珠是龙嘴巴里的龙珠,龙珠是龙的精华,极具水性,古人认为其灭火的能力超强,为厌胜防火之物,故此也叫“辟火珠”。此葫芦形火焰宝瓶下为仰莲状托盘,上面的葫芦腰系如意带,葫芦边是一周火焰纹装饰,既有火珠原意,又象征“平安如意”,与两侧鳌鱼相呼应,隐有二龙戏珠之意。

二、金钱纹、如意纹

 

金钱纹瓦当与如意纹滴水

每层楼的屋檐瓦当图案为金钱纹,滴水为如意纹,檐枋处为海水江崖纹,造型简单又不失细节。金钱纹和如意纹象征如意、富有,寓意财源滚滚、衣食无忧。海水江崖纹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纹样,由下层的“海水纹”和上层“山崖纹”构成,俗称“江牙海水”或“海水江牙”。多与龙纹、禽兽纹、八宝吉祥纹饰等搭配使用,常用于古代官服补子、龙袍下摆、袖口等部位,为官服的专用纹饰。海水纹有绵延不断、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等意;山崖纹,山岳连绵、巍峨厚重、坚韧伫立,象征山川昌茂、国土永固。海水江崖纹寓意“一统山河”“万世升平”“江山永固”。海水江崖纹图案也常出现在瓷器、漆器、家具、建筑等的装饰上,寓意福山寿海。

三、叠涩斗拱
叠涩斗拱

主楼的石斗拱采用叠涩法砌成,以三层雕好的石板堆叠而成,层层向外挑出,以承担牌坊上层的顶盖重量,虽无木斗拱的轻盈灵动,但却厚重沉稳,还具抗震作用,为我国传统建筑造型的一个主要特征。

四、福禄双全、西番莲卷草纹
正面:福禄双全;反面:西番莲卷草纹

主门楼斗拱下的额枋处正面饰左右对称的两处《福寿双全》图,背面饰左右对称的两处西番莲卷草纹。我们从《福寿双全》图中可看到一只蝙蝠衔一寿字,两边对称饰卷草纹,寓意福寿双全,连绵不断。西番莲卷草纹又称西番莲纹。“番莲纹”在西方纹样中的特殊地位,就好像是中国的牡丹。明代传入我国,与中国传统纹饰融合,形成极富张力的花卉纹饰。因为具有西方风格,所以称为西番莲纹,是明清使用比较多的纹饰之一。石牌坊上的西番莲卷草纹,极具空间感和立体感,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体现了巴洛克艺术风格。从另一角度也反映出中西文化交流的相互影响。

五、卷草纹、福禄寿齐、封侯挂印、麒麟凤凰

 

正面:卷草纹–福禄寿齐–封侯挂印–麒麟凤凰–卷草纹

 

重檐正面檐枋上依次饰卷草纹–福禄寿齐–封侯挂印–麒麟凤凰–卷草纹。《福禄寿齐》图中云蝠飞舞,灵鹿衔芝,取“蝠”与“福”、“鹿”与“禄”谐音,加上代表长寿的灵芝,构成了福禄寿齐图。封侯挂印是中国传统寓意纹样。封侯,指获封侯爵,印指做官的官印。封侯挂印,意即古时帝王赐爵授印予臣下,隐喻高升之意。图中一猴子守于树下,一猴子正攀树摘取挂着的宫印,利用“猴”与“侯”同音,表示封侯挂印。麒麟,中国传统瑞兽,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神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作仁宠,雄性称麒,雌性称麟,合称麒麟,主太平、长寿。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与龙同为汉族的民族图腾。凤凰与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总称为凤凰,常用来象征祥瑞。凤凰是飞禽之王,麒麟是走兽之王,麒麟凤凰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常比喻才德兼备的难得人才。如“威凤祥麟”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凤雏麟子”比喻贵族子孙或称誉佳的子弟;“凤鸣麟出”比喻贤人出现。

六、麒麟牡丹、西番莲纹

 

反面:麒麟牡丹–西番莲纹–麒麟牡丹

重檐反面檐枋上以西番莲纹为中心,两边为对称的麒麟牡丹纹。牡丹纹和麒麟纹都是中国传统经典纹样。牡丹花为群芳之首,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象征吉祥、富贵;麒麟是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是仁与善的化身。古人认为有麒麟出没的地方就有祥瑞。在民间,麒麟则为送子神物。麒麟牡丹寓意子孙贤德,人才辈出,富贵荣华。

七、螭龙纹、菊花卷草纹
檐枋下三个类似于驼墩的小石构件,分别饰以螭龙纹–菊花卷草纹–螭龙纹。螭龙纹起源于春秋,盛行于战汉,贯穿于以后各朝代,尤其是在明代使用较多,龙尾开叉,常作卷草状,灵动飘逸,故也称为草尾龙。传说螭龙是水精,可以防火,故装饰于砖木结构的建筑上最为合适不过。菊花卷草纹以菊花为主角的卷草纹。菊花别名秋菊、黄花、帝女花等,在中国的农历九月开放,因“九”与“久”同音,所以菊花就有象征长久与长寿的意义。“菊”与“足”谐音,菊花又有富足、知足之意。菊花经历风霜,有顽强的生命力,高风亮节,有“花中隐士”之称。经常用来比喻君子,以秋菊傲霜比喻文人的气节。在悠久的文化历史中,菊花被赋予了广而深远的意义。
八、圣旨原文、雀替

 

资政大夫牌坊正面圣旨原文

 

资政大夫牌坊反面圣旨原文

 

牌坊上的雀替

阴刻圣旨原文位于枋上,正反两面均有镌刻,圣旨原文左右两侧各雕刻一位禄星。四根立柱上的挑头人物形象鲜明、故事内涵丰富;雀替纹路清晰,既有麒麟牡丹,也有卷草纹,指向吉祥如意、富贵绵长。
九、抱鼓石

 

每根牌坊立柱的前后两面用抱鼓石夹持,抱鼓石高2.4米,宽0.92米。抱鼓石既是礼制建筑等级的符号象征,也是“非贵即富”的门第符号,是最能标志屋主等级差别和身份地位的构件。其上装饰纹样内容比较丰富,有动物纹样、植物纹、几何纹样等。

抱鼓石上的八个石鼓,直径均为0.64米,鼓面为素面,鼓身基座上雕卷草纹图案,鼓座、鼓面、鼓顶由一块整石雕刻而成,为“壶瓶牙子”造型。鼓座雕拐子龙纹(中间为西番莲纹),鼓上以瞪目张口的狮头作铺首衔环,鼓顶依壶瓶牙子造型雕菊花卷草纹(穿插有十字花纹),花草造型曲卷圆润,灵动优美。

十、如意云纹(灵芝云纹)

 

在牌坊飞檐部位,均设置如意式云头纹,简称如意云纹,状似灵芝头部,故又称灵芝云。古代灵芝被视为仙草,是吉祥长寿的象征,因而人们制作的如意头部多采用灵芝头的形式。明清之际,图案上表现的朵云亦多为变形灵芝式,这种变形的云纹被称作如意云纹或灵芝云纹。

 

—————

资政大夫祠建筑群的砖雕(墀头篇 花卉瓜果)
在广府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装饰图案有岭南瓜果、花卉植物、四艺、佛八宝、暗八仙、故事人物、蝙蝠、蝴蝶、瑞兽和花鸟等等,这些图案均可以与其他图案或纹样搭配装饰。其中,岭南瓜果、瑞兽和花鸟、故事人物等图案有足够的表现张力,因此往往单独对构件进行装饰。花卉植物的图案中,除“四君子”的梅、兰、竹、菊最为常见外,还有牡丹、莲花、菊花、梅花组成的“四时花卉”;梅花和喜鹊组成的“梅雀迎春”“喜鹊登梅”等等。此外,亦有岭南本土的花果树木,如木棉花、杨桃、佛手、芭蕉树、荔枝果、青木瓜等,当然,也少不了南北方都有的石榴、葡萄等。

 

榴开百子(大夫第左)

榴开百子(资政大夫祠左)

榴开百子(南山书院右)

榴开百子又称榴开得子,古人把石榴当作生殖繁衍、子孙昌盛的象征物。据史书记载:北齐文宣帝高洋很宠爱自己的侄儿安德王高延宗,高延宗娶李祖收之女为妃,李妃母亲呈献两个石榴,文宣帝不解其意,大臣魏收说:“石榴房中多子,王新婚,妃母欲子孙众多。”皇帝听了很高兴。之后,人们常用“连着枝叶、切开一角、露出累累果实的石榴”的图案,象征多子多孙,谓之“榴开百子”。

 
,葡萄、南瓜、杨桃等都多籽(子),也能寓意多子多福吗?

 

 

 

 

是的。接下来我们要看到的是砖雕作品是《蝴蝶葡萄》和《杨桃》。

蝴蝶葡萄(南山书院右)
“蝴蝶”谐音“福迭”,“迭”字有多次之意,“福迭”就是福气多多的意思。葡萄是十分常见的传统吉祥图案,葡萄果实成串多粒,表示多子多福,人丁兴旺;葡萄一颗种子,可结上万个果实,喻一本万利。葡萄寓意多子多福、人丁兴旺、一本万利。

 

杨桃(大夫第左)

 

杨桃(南山书院左)

 

杨桃(南山书院右)

杨桃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杨桃,又名“洋桃”“阳桃”;杨桃有五棱,它的横切面呈五角星,又名星星果。《广东新语》二十五卷解释:“羊桃,其种在大洋来。一曰洋桃。树高五六丈。大者数围。花红色,一蒂数子。七八月间熟。色如蜡。”因其“一蒂数子”寓意多子,多子多福。

 

 
,荔枝是岭南特产,听说它与“利子”谐音,也成为祈子吉祥物?

荔枝(亨之徐公祠左)

 

 

是的。荔枝为岭南佳果之一。“荔枝”与粤语“来子”谐音,寓意人丁兴旺、子嗣昌盛。“荔”与“利”谐音,荔枝又有顺利、吉利之意。此外荔枝树长势强健,且生命周期长,因此代表健康长寿;荔枝结果时生机盎然,果实外皮鲜红,代表着吉祥如意;硕果累累,象征富裕繁盛。

 
看来,自古以来,人都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啊!

 

 

是的。我们再来看一幅石雕作品《福寿双全》。

 

福寿双全(南山书院左)

“佛手”谐音“福寿”,因此,佛手成为供果之选,祈求福寿双全。佛手多指,又寓“多子”。在《三希堂画谱大观》中,佛手图谱不是与桃、石榴相配,就是与石榴、莲藕为伍。佛手寓意福寿双全、子孙满堂、福寿绵延。

 
这么说,古人催生、祈子用的都是比较含蓄的手法了?

 

 

是的。这些吉祥图案描绘的是对生命的崇拜和礼赞。吉祥图案中的葫芦、石榴、南瓜、葡萄等都是出于多子的观念,动物中的十二生肖、狮子以及虚拟的龙、凤等都与生命和生殖有关。鱼跃荷塘,莲花盛开,龙飞凤舞,蝴蝶翩翩起舞,生命之树长青,丰收瓜瓞连绵,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生命的气息。人们的生命生殖观念不仅影响着自身的文化生活习俗,同时也给传统吉祥图案输入了血液和生命。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的是关于“福禄寿喜财”题材的砖雕作品。

 

四时花卉(大夫第左)

 

冰裂纹作地,上雕四时花卉:春天的牡丹、夏天的莲花、秋天的菊花和冬天的梅花。牡丹、莲花、菊花、梅花因绽放于对应的时令,又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花卉,故成为人们心中四季的代表,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器物、服饰的装饰之中。寓意四时平安,满堂富贵。

 

 

月季花(资政大夫祠右)

 

月季花四季常开,一年长占四时春,被人们叫做四季花、长春花,被赋予四季长春、花开四季、万代长春的美好寓意。

 

 

芙蓉花(南山书院左)

 

芙蓉又名“木芙蓉”。木芙蓉开的花一日三变,晨白午红夕紫,朝开暮落,故又名“三变花”。其花晚秋始开,霜侵露凌却丰姿艳丽,占尽深秋风情。因“芙”字通“福”“夫”,“蓉”则通“荣”,常形容“富荣”或者“夫荣”。故芙蓉花成为了荣华富贵的象征物。

 

 

折枝桃花(亨之徐公祠右)

 

在中国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中,桃是神仙吃的果实。吃了可“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庚”“霞举飞升,长生不老”“成仙得道,体健身轻”。因此,桃子被称为“仙桃”“寿桃”,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象征着生命持久、寿运永继。

 
,听完你的介绍,我们觉得岭南传统建筑砖雕大多都使用谐音、象征、比拟等表现手法来借物抒情、借物隐喻,从而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资政大夫祠建筑群的砖雕(奉直大夫牌坊正面)

砖雕是从陶艺和石雕等工艺中发展而来的一种独特的建筑装饰中的雕刻艺术,在明清时期发展到鼎盛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宫殿、祠堂、宅院、村落、园林。传统建筑砖雕装饰多数集中在门楼、牌坊、门罩、影壁(照壁)、墀头及墙壁等等的建筑重要位置上,既起到审美装饰作用,也具有很强的教化、祈福愿景。

 
天官赐福

天官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神,全称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元阳大帝紫微帝君。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天官赐福”是旧时中国民间用作祈福消灾的吉利话,意表吉祥。

 
,天官的形象一般是怎样的?

 

在岭南祠堂装饰中,我们从木雕、砖雕、石雕中看到的天官形象,一般是头戴二龙戏珠紫金冠,身穿大红九龙袍,腰系玉带,脚着(粉底)皂靴,颈上挂一金锁,腰间悬一玉佩,左(右)手执八宝如意,右(左)手招着长髯,神态端庄。天官右后侧立一宫娥,双手高擎孔雀尾羽宫扇,左前立一侍童,双手捧定南山寿石。《天官赐福》象征着福禄寿喜,吉祥如意。
下面给大家介绍的是第二幅砖雕作品——《绑子上殿》。
绑子上殿

“绑子上殿”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目《打金枝》(又叫《郭子仪祝寿》)中的一节。讲述的是郭子仪夫妻七十双寿诞,为官的七子八婿前来为爹娘庆寿,惟六儿媳自恃乃当今公主,不来拜寿。六子郭暧回宫斥妻,怒打公主一巴掌。
公主大恼而告唐皇。唐皇贤明,为教训女儿,与皇后默契,假意要斩驸马,令公主惊恐万状,后悔莫及。郭子仪闻报惶恐焦急,绑子上殿请罪。唐皇为抚慰良臣,非但不降罪郭暧,反为其加官三级,把郭子仪感动得涕泪双垂。最后小夫妻重归于好,并携手同往汾阳府拜寿赔礼,郭家合府欢腾。

 
,为什么《打金枝》剧本能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戏剧?

 

 

《打金枝》的主要矛盾冲突是由公主不行“拜舅姑”礼而引发的。舅姑是古代已婚女子对公公婆婆的称呼。“拜舅姑”礼所体现的是儒家的孝道。《打金枝》的受众是普通老百姓,自然多站在郭暧这边。《打金枝》也迎合了中国男人心目中传统的夫权意识,以及掩藏在夫权之下的柔情。这个中庸的结局,也是传统伦理中理想婚姻状态的表现。此外,《打金枝》迎合了大众意识中对皇权的约束心理。因此,《打金枝》能为普罗大众广为接受。
下面给大家介绍的是第三幅砖雕作品——“恩荣”匾额。
“恩荣”匾额

匾额中间为阳刻卍字锦地,上镌刻楷书“恩荣”二字,边框顶端浮雕正面龙蟠踞,两侧雕有相向的龙凤和瑞云,纹饰延至框底围合。1863 年冬,同治皇帝封赠时任兵部主事的徐表正的父亲徐时亮为“奉直大夫(从五品)”,准立“恩荣”牌坊。为了显耀皇恩,徐表正为其父徐时亮兴建了南山书院。

 
,砖雕与石雕、木雕相比,它们在装饰所表现的内容上是一致的吗?

 

 

是的,由于建筑装饰的特殊性,砖雕、石雕与木雕不可能像绘画、雕塑那样直接描绘,雕刻出某一种具体的情节,所以多采用象征与比拟的方法去表现一定的内容,在这方面砖石装饰和木装饰用的是同样的方法,也是采用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动物、植物、器物等形象,单独地或者组合地表现出一定的内容。比如在建筑装饰(如“恩荣”匾额)上常用的卍字纹,“卍”本为梵文,是佛教如来佛胸前的符号,表现吉祥幸福之意。
下面给大家介绍的是第四幅砖雕作品——《郭子仪祝寿》。
郭子仪祝寿

郭子仪(697-781),唐朝杰出将领,祖籍山西汾阳。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后,任朔方节度使,率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762 年,受封汾阳郡王,后晋升中书令。郭子仪外御藩敌,内平叛乱,戎马一生,屡建奇功,德宗时尊为“尚父”。史称“功盖一代而主不疑,权倾天下而朝不忌”,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年八十五寿终,赐谥忠武。此砖雕人物众多,郭子仪夫妇端坐正中,身着各式官袍的人物分站两旁,为双老祝寿。内容表现的是郭子仪夫妻七十双寿诞,朝中为官的七子八婿及王公卿相前来贺寿的热闹场景。民间喜用郭子仪祝寿图来意喻家门福禄昌盛、富贵寿考。

 

,为什么我们通常能在绘画、雕刻、木版画、漆画、刺绣、剪纸等不同载体上看到祝寿图像?

 

 

用于寿官的祝寿图像,其主题寓意和意象元素多是基于对寿主“官运亨通”和“贵寿无极”的祝愿。像《郭子仪祝寿》这类既有史实基础,又带有演义性质的祝寿图,之所以能够得到统治者颂扬和推广,实际上亦含有立德树人的政治性动机,以及对于忠君思想的宣扬,有助于笼络人才,稳固君王的统治。

下面给大家介绍最后一幅砖雕作品——《如意财神》。
如意财神
财神在中国道教中是主管世间财源的神明。财神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武财神,如赵公明、关羽等;一是文财神如比干、范盠等。文财神一般是手捧元宝、如意等物,形象平和;而武财神则手握兵器,形象威严。

 

,听您介绍了那么多幅砖雕作品,在装饰技法上,砖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吗?

 

砖质地较脆弱,在雕琢时易碎,所以砖构件上的雕刻多是在泥坯上进行塑造,进砖窑烧制成砖后,再进行一些细致的修整加工而成。如果是大型构件或装饰题材,连续长条的栏板,都是在泥坯上进行雕塑成型,然后加以分割为若干小块,进窑烧制后再按原样拼合,贴在影壁外表组成为大面的砖雕装饰。因此,由于材料质地的不同,砖、石雕刻不像木雕那样玲珑剔透。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的是左右两间次楼额枋处的砖雕作品,居中的作品名分别为《春意盎然》《百花齐放》。

 
这些作品左右两端的装饰图案是万字纹吧?

 

是的。万字不到头,又称为万字锦、万字纹、万字拐、万不断、万字曲水等,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吉祥意义的几何图案。万字不到头利用多个万字(卍)字联合而成,是一种四方连续图案。其中“万”字,寓意吉祥,“不到头”寓意连绵不断,因此万字不到头有吉祥连绵不断、万寿无疆等含意。
此外,《春意盎然》图由梅花、竹、牡丹、桃花、山茶花、兰花等春天盛开的花卉组成,配以山石、小鸟,可谓鸟语花香,春意盎然。一派生机勃勃的意象,充满春天的活力和魅力。《百花齐放》图中有牡丹、梅、兰、菊、竹等,配有各类瑞禽,组成百花盛开,繁花似锦的画面。整图也可以细分为牡丹富贵图、锦上添花图、梅兰菊竹图、竹雀图、居安图、喜上梅梢等多个单元。
来自花都区博物馆 广州市花都区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三九游 » 资政大夫祠建筑群的石雕(资政大夫牌坊上的纹样或装饰)+资政大夫祠建筑群的砖雕(墀头篇 花卉瓜果)+资政大夫祠建筑群的砖雕(奉直大夫牌坊正面)

>>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转发出去!
喜欢 (0)